专家教你预防慢性肾脏病,规律作息是关键如何才能避免患上慢性肾脏病呢?专家给出建议:规律休息、不熬夜十分重要。 二维码
3
来源:互联网 慢性肾脏病(CKD)指的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且肾脏损害病史超过3个月。
1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丁小强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律休息对预防慢性肾脏病至关重要,而且患者自身其实能更早察觉到身体的异常。他提倡在体检中广泛开展血尿和蛋白尿检查。
免疫功能异常是慢性肾脏病的一个内在病因,而睡眠不足、熬夜则是重要诱因。丁小强教授形象地比喻:“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高架,每天都需要维护。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晚上10:30或11:00左右开始自我维护,并且需要在睡眠状态下进行。”
他强调,如果不规律休息,免疫系统的修复维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从身体状况中发现肾脏病的线索呢?丁小强教授指出,小便泡沫多且不易破裂,表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高;在未食用火龙果且正常饮水的情况下,小便颜色偏深或偏红,就需要引起注意。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自身其实能更早感知异常。”丁小强教授介绍,下午、傍晚或晚上睡觉前脚肿,早上起来眼皮、手指头浮肿,都可能是异常表现。正常人每天尿量约1.8升,尿液中尿酸是否过高、夜尿是否增多也需关注,一般晚上小便量不应超过白天的1/4至1/3。
丁小强教授坦言,临床中很多人对自身身体变化不敏感。比如,有因肾脏不好导致水肿的患者误以为自己长胖了,就医时肌酐水平远超正常值10倍,却没明显症状。他解释,肾脏代偿功能强,疾病早期往往没有不适,不易被发现。慢性肾脏病进展缓慢,从小便出现问题发展到尿毒症可能需要10年、20年甚至30年。
丁小强教授还表示,疾病防治投入不能仅看患者数量,还要考虑发病年龄以及对社会经济和劳动力的影响。发病越年轻,对个人和社会影响越大。他提醒,肾脏病要早期发现,拖延到后期治疗会很麻烦。
尿检对发现肾脏疾病意义重大,但要确诊肾脏病种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肾穿刺活检必不可少。丁小强教授说:“肾脏就像200平方米的房子,穿刺只是取走其中一块砖,对患者几乎无影响。”如今,创新药物不断上市,治疗肾脏病的方法和药物增多,只有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病情,才能精准用药。随着技术发展,肾穿刺活检技术更先进成熟,其穿刺针比抽血针稍粗。丁小强教授强调,患者接受疾病知识需要过程,为此他参与制作了《肾穿刺活检术安心课》科普小程序,帮助患者在线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医患沟通效率。 |